在建安區張潘鎮古城村,有一片農田的下方掩埋著兩座故城,下層是許國故城,上層是漢魏許都故城。
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都許的重大歷史事件就發生在這里。此后,漢獻帝劉協在這座皇宮生活25年。
1800多年過去了,漢魏許都故城依然散發著璀璨的文化光束,吸引著人們前來探尋三國故事,品味曹魏文化。
2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慶柱先生和夫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毓芳女士一同參觀漢魏許都故城遺址,兩位考古學家一致認為,毓秀臺是目前已知能夠見到實物的最早的“天壇”。
許昌人俗稱漢魏許都故城為“張潘故城”。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眮淼綕h魏許都故城遺址,仰望高處的毓秀臺,厚重的三國文化,似乎一下子就觸摸到了根。
穿過仿漢闕門,劉慶柱先生和夫人來到毓秀臺前?!罢f起天壇,很多人立刻就會想到北京的天壇。天壇是皇帝祭天的地方,基本上王朝建都的地方,都有天壇。毓秀臺是目前所知能夠見到實物的最早的‘天壇’,比北京天壇早了1000多年?!眲c柱激動地說。
看到毓秀臺的風貌,曾參與阿房宮遺址、秦都咸陽遺址等重大考古項目的李毓芳流露出驚喜的神情,連連表示沒想到在許昌能看到中國最早的“天壇”。
劉慶柱告訴記者,除了北京天壇,目前人們已知較早的天壇是西安天壇,大名“圜(huan)丘遺址”。
圜丘初建于隋而廢棄于唐末,它是皇帝進行祭天活動的禮儀建筑。從隋初到唐末,西安天壇共沿用了314年,它曾是國家至高無上的禮儀重地。
先后有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武則天等21位皇帝在此祭天。
“毓秀臺比西安天壇還要早,不僅有史料記載,還能看到實物,這非常難得?!眲c柱說。
他表示,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歷史上的每一個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中原。公元196年,曹操迎來了落魄的漢獻帝,“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軍資”。
曹氏父子在許昌生活、經營了25個年頭,不僅開創了輝煌的文治武功,也使許昌成為當時中國北方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
據史料記載,漢魏許都故城內的建筑除了街房、民宅、官署外,著名的有許昌宮、景福殿、承光殿、永始臺、毓秀臺、丞相府等。
毓秀臺在漢魏許都故城西南隅,是曹操為漢獻帝祭天所筑,高約15米,面積為4000平方米。